中联社-中国联合通讯社

千年一望,铭记一生——日全食亲历记

来源:中联社 发布时间:2024-04-11
分享到:

2024年4月4日,是中国清明节,此时的故乡已是莺飞草长柳绿花红,人们踏青游春的最好季节,可我们这里却突降大雪,积雪达25厘米厚,后院一排粗壮的松树篱笆墙,有2棵松树经不住积雪的重压,生生折断几根粗枝耷拉下来令人心疼。

00

吕孟申  加拿大书画协会主席

仅过4天之后,全球唯一一次日全食于北美时间4月8日下午 (北京时间4月9日凌晨) 在北美洲地区上演。为了令人们能够亲睹这百年不遇日全食生发的机会,加拿大、魁北克省仿佛过节一样,有关部门早就作好部署,中小学放假一天。媒体在连篇累牍地报道,民众也充满期待,各个地区的博物馆、公园、天文馆、休闲中心都举办了各种形式的活动,包括设立大屏幕、安排讲解员、科普展板、设立临时厕所等等。据说政府免费发放160万副观测眼镜。

蒙特利尔皇家山、老港、麦吉尔大学校区等聚集数万人共同感受日全食到来令人难忘的那一刻。女儿8日一大早,驱车几十公里接着我们老两口赶往他们居住的蒙城西岛,安置我们吃过饭后,就拿出准备好的6副观测镜,就近在家庭室外车道摆好凳子,全家6口人我们老两口,女儿女婿、两个外孙女,一起迎接日全食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最长观测时长达4分钟28秒左右。 “钻石戒指”闪耀,黑暗降临,日冕如画。奇妙体验,穿越异界,千年一望,铭记一生 。

 是日阳光明媚,是开春以来难得的好天,万里无云。但在日全食到来的前后,像是忽然变了脸,天空阴沉沉的,地面也刮起了凉风。就在日全食出现的几分钟时间,大地逐渐昏暗,能听到聚在一起的大人与孩子们的惊叫。神奇,诡异。

我和老伴回想起少年时在国内观看日食的往事,那时哪有观测镜,只是找来碎玻璃片,上面涂上墨,或熏上黑烟,就可以观测了,哪来的观测镜?听也没听说过。只听说过“天狗吞日”、“天狗吞月”的传说。乡下的孩子遇到日食、月食的时候,会敲着盆子,口里喊着,惊吓天狗吐出吞食的太阳、月亮。以保天下老百姓的顺遂安康。

据有关天文学家和日食专家说:日全食之所以罕见,是因为在日食期间,地球表面上只有约百分之一的区域,才能观察到全食——即太阳完全被月球遮挡的状态,这就意味着如果要经历一次这样的事件,大约需要375年的时间。

古代天文学家早就开始真正理解了日全食的本质,大约在公元前460年左右,希腊历史学家罗多德就有记载,米利都的泰勒斯预测了一次全日食的发生(据说这是他唯一预测准确的日食)。

在公元前50年之间,古巴比伦人也开始预测日食,他们是基于一个被称为萨罗周期(saros)的循环预测,这个方法至今仍在使用。

1868年,印度发生了一次全日食,当时法国天体物理学家JuIesjanssen使用了一种特殊的棱镜对日食进行了观测。这种棱镜被称为分光镜,它将可见光按照其光谱分解了开来。在观测中JuIesjanssen注意到了一条发射谱线与人们认为的应当是钠元素的谱线并不相符。

如今,太空望远镜如哈勃望远镜和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以一种更为精细的方式证实了这一点,远处星系统的光线在大质量区域周围发生了弯曲——这被称之为“透镜效应”。

4月8日的日全食给科学家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来观测太阳的最外层,日冕。日冕让科学家们困惑了近200年。通常太阳的亮度阻止了人们直接观察日冕,所以每当日全食时,就成为观察日冕的绝佳机会。沿着日全食路径的科学家将密切观察太阳的日冕,因为它非常动态,并且随着时间而变化。

4月日日食带宽185公里,估计由3200万人居住在日全食路径内,另有1,5亿人居住在距离日食带不到约321公里的地方。另外,日全食带之外的人们仍然可以欣赏日偏食。

从观测日全食,使我坚信一个道理:从出生到死亡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天空黑暗到一定程度,星辰一定会熠熠闪光,命运不会偏袒任何人,但一定会眷顾追求梦想的人。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回头,既然通向成功的路上布满荆棘,激流漩涡,泥淖,陷阱,那么自己就踏出一条血路,向死而生才是王道。生活不会辜负任何一个全力奔跑,眼中带光的人。

人这辈子,各有各的难言之隐,各有各的身不由己。总会经历酸甜苦辣,高低起伏,不可能事事尽如人意。只有经历过困难和挑战,才会更加珍惜幸福和美好,领悟人生真谛。身心步履轻盈,随性惬意,这也是生活的魅力所在。【吕孟申  作者单位:加拿大书画协会主席】

责任编辑:徐涛